据新华社报道,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据悉,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版《食品安全法》将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起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在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黄薇表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修改力度非常大,在原来104条的基础上增加了50条,变成154条,意味着我国将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加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从根本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据了解,新《食品安全法》在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方面,也做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实施逐批检验,保证食品安全,并要求“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此外,新《食品安全法》还规定,婴幼儿奶粉配方实行注册管理制。

允许贴牌禁止分装

2013年,食药监总局、工信部等9部委曾联合发布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

但在实际情况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委托、贴牌方式是国际上通行的生产方式,比如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和地区,很多品牌奶粉都是采取委托加工方式生产的,品牌拥有者与生产者分开。而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生产等方式进行规避。因此,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删除了“不得以委托、贴牌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规定。

所谓“分装”,是指缺乏自有奶源的企业,从国外进口大包装奶粉在国内分成小包装的生产方式。这种分装方式存在一定的隐患,原本是包装好的成品,在分装时容易受到细菌、微生物的污染。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新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主要是考虑仅采用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最主要的问题是分装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特别是让一些不法分子在二次分装的过程中,造成非法添加、以次充好。通过禁止婴幼儿配方乳粉分装这种行为,鼓励国内的生产企业集中力量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的技术水平,进一步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

配方“备案”改为“注册管理”

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配方五花八门,同一品牌、同一年龄段奶粉,其配方可能有3种以上甚至更多,在一些产品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产品“配方升级”、新添加某种营养成分等的宣传语。对此,食药监总局直指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过多过滥,全国有近1900个配方,平均每个企业有20多个配方,远高于国外企业只有2~3个配方的情况。

针对此类现象,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婴幼儿奶粉产品配方由原来的“备案制”改为了“注册制”,这意味着,婴幼儿奶粉企业配方变化需要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注册,并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并经监管部门审核通过、领取相关生产证后才能生产。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将“备案”改为“注册管理”,对配方的管理更加严格,“以前提‘备案’更多在于企业自律,而现在提‘注册’则意味着,该配方需经监管部门审核通过、领取相关生产证后,才能生产。此举有利于保证此类特殊食品的安全,也有利于行业规范。”

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一方面可以确保进口品牌的安全,又可以整顿奶粉市场配方乱象。”配方注册管理制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修改并不是要求一个品牌只能有一个配方,而是为了限制企业过多不合理的配方。也就是说,一个品牌,在每个阶段奶粉因婴幼儿年龄不同、营养需求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配方。

此外,为加大对婴幼儿奶粉违法打击力度,新版《食品安全法》还明确,对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标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等违法行为,更高处罚由原来规定的10倍改为30倍,这些调整都将对奶粉行业起到很大的净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