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召开于“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其中,来自乳制品行业的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未来我国奶业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点子”。
创新引领提质增效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的要求,这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创新无疑是起到引领作用的“加速器”。针对当前乳业面临的原料奶产量增长乏力、乳品产量增长放缓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建立动态奶粉储备机制、强化乳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升级等建议。
随着中国乳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研发升级,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会极大助力乳品行业的转型升级。如膜过滤等先进技术,就能使得低温奶保质期得以延长,一定程度推动低温奶迅速发展。可通过建立健全奶粉收储机制、支持奶酪等深加工业务发展来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生鲜乳产销“北多南少”及“淡旺季”不均衡问题,缓和区域性供需矛盾。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支持乳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尽快实现乳成分深加工的技术突破,并鼓励乳企积极进行产业转化。
对于部分关键原材料“卡脖子”的问题,还应评估各种关键原材料对于产品供应的重要程度和断供风险,并据此探索建立核心原材料的储备机制,形成对部分“卡脖子”原料的储备能力,切实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水平。
随着收入的增长、食品安全保障的提升、科学饮奶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生鲜乳的源头质量更加关注。全国人大代表认为,目前对于生鲜乳的部分标准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在乳业的发展水平。
建议加快出台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生乳》,制定更高的底线控制标准,使之标准符合我国目前的乳业发展水平,更好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业链竞争力 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
一直以来,“奶源进口依赖度高”是我国乳业发展的痛点之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 2019年,中国进口乳品合原奶1572.3万吨,占全球乳品总进口量(合原奶)的20.5%,是世界进口乳品最多的。
目前,乳制品行业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存在很大隐患,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快建立健全乳制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
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挖掘国内产业发展动能和潜力,充分利用国内乳品消费市场的体量优势和转型升级机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乳业在全球乳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扩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政策、税收、财政等手段,鼓励乳企积极开展产业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乳企建设规模化牧场,进入产业链上游,优化产业结构。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奶源质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乳企应尽快构建“五个”,即水平的研发、先进的牧场、领先的工厂、的合作伙伴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牧草种植、奶牛育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发展,为全国奶业振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来源:经济日报